烂尾上热搜,《以法之名》评分降到7.3,央视网文娱发文一针见血 -

来源:人气:755更新:2025-07-13 18:08:38

《以法之名》大结局引发观众强烈不满,追剧完毕的粉丝纷纷在社交平台表达失落情绪,"大结局烂尾"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剧情层面,大量与主线关联度不高的回忆杀被刻意插入,导致核心案件发展节奏失衡;案件推进过程中,主要依赖反派角色之间的内斗情节,缺乏实质性突破。其中万海与秦峰两位关键人物的死亡处理被观众认为过于突兀,而对公检法系统内部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也显得不足。整体结局被指流于表面,观众普遍感到被敷衍应对,引发全网范围内的批评浪潮。

导演傅东育迅速发表声明回应剧情结局,坦言已收到各类反馈,包括赞誉、批评乃至激烈的指责,正进行总结与反思。他特别感谢观众的包容、支持与建议,并表示期待在下一部作品中再次相见。然而导演选择关闭评论功能,或许预见到开启后将面临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即便如此,剧方官方微博仍难逃舆论风暴,更有网友将张文菁那句富有张力的台词进行创意改编,用以表达对剧情的不满,改编版本精准到位,令人感叹网友的才思敏捷。

《以法之名》作为一部具备潜力的剧集,其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该剧自开播以来便强势领跑,央视收视率表现亮眼,优酷平台热度持续攀升,最高突破10,400大关,与同期剧集相比,仅有《藏海传》达到这一高度。更值得关注的是,云合平台市占率在播出过半时便突破30%,超越同期多数流量小生主演的作品,成功跻身暑期黑马剧行列。

该剧凭借观众广泛接受的反腐题材获得关注,其“刀刃向内”的反腐手法尤为独特,主题立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不少观众将其誉为司法界的《人民的名义》,在收官前豆瓣开分便达到7.6,两天后跃升至7.8,展现出强劲的口碑增长势头。毫无疑问成为年度现象级高分剧作。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该作品大结局播出后评分遭遇显著下滑,仅用短短两天时间便从7.8分跌至7.3分。若维持当前趋势,后续评分可能继续走低。

近期"烂尾"现象引发热议,影视制作方陷入被动局面。央视网文娱及时发声,指出如何规避剧情崩坏已成为检验作品完成度的关键指标。随着观众对"高开低走"式剧集的容忍度下降,"烂尾"不仅暴露创作层面的短板,更被视作对观众期待值的严重辜负。行业内外纷纷呼吁提升叙事完整性,推动影视作品走向品质化发展。

部分剧集在叙事过程中,将悲剧式结局异化为情绪操控的手段。此类作品往往在前期通过轻松、温暖或励志的氛围构建观众的情感共鸣,但临近结尾时却突然转向命运悲剧或刻意设置开放式结局。这种转折缺乏充分铺垫,角色动机未呈现演变轨迹,矛盾冲突亦未形成递进关系,导致剧情发展出现断裂感。将'为悲而悲'作为创作捷径的取向,使观众的情绪体验从投入转为疏离,最终削弱了作品的整体完成度与艺术价值。

导致剧集烂尾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节奏安排失衡。为急于博取消费者眼球,部分作品在开篇阶段密集释放悬念与看点,通过高强度的信息量与紧凑的情节推进形成"高开"效应。然而随着剧情展开,中后期出现发展停滞现象,人物行为轨迹与叙事逻辑逐渐失控,只能依赖频繁的冲突爆发与情感反转等手段维持收视热度,最终导致结局沦为仓促收场而非对前期铺垫的完整回应。

精准击中观众情绪的评论让无数人感同身受,其犀利的观点直指当下影视作品中的普遍痛点——剧情前后脱节、逻辑漏洞频出以及仓促收尾的现象。尽管文中未明确提及《以法之名》,但结合当前时间节点发声,观众显然已心领神会。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在发布后两天内评分下滑0.5分,这种波动或将对作品的长尾效应产生影响,引发对最终评分走向的持续关注。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