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70更新:2025-09-06 19:06:54

《南郭先生》这部剪纸动画作品由钱家骍与王柏荣联合编剧并执导,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精心打造的经典之作。近期通过“重温经典”频道重新与观众见面,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别邀请上美影导演、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沈如东先生,回顾该片从构思到完成的创作历程。沈如东作为《南郭先生》的动作设计负责人,详细阐述了主创团队如何确立独特的美术风格,通过工艺革新与多次试验,最终呈现出这部兼具艺术性与创新性的剪纸动画精品。

沈如东,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资深导演与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曾参与创作多部经典动画作品,包括《南郭先生》《葫芦兄弟》《宝莲灯》《十二生肖》以及《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魔鬼芯片》等。其策划工作由速达负责,速达现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总监,致力于推动艺术创作与视觉设计的深度融合。

《南郭先生》的动作设计由沈如东主导,该作品改编自战国末期《韩非子·内储说上》中的经典寓言《滥竽充数》。这一典故通过夸张手法揭示深刻道理:唯有具备真才实学方能立足,而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基于其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与教育意义,该题材被纳入上美影当年的重点创作计划。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艺术短片创作高峰期,上美影在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三大片种领域形成创作合力,主创团队在艺术探索中展现出蓬勃活力,涌现出大量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南郭先生》剧组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创作集体,充分体现了当时动画制作的整体水准与创新精神。

《南郭先生》(原名《滥竽充数》)的分镜头台本创作,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独特的艺术生态。当时剪纸制片部采用导演负责制,经厂部审核批准后,由厂创作办公室公布主创名单,正式宣告摄制组成立。八十年代上美影剪纸制片部共有员工五十余人,通常固定组建三至四个创作团队,《南郭先生》剧组作为其中一支充满活力、创作热情高涨的新生力量,由钱家骍、王柏荣两位导演牵头。主创团队始终秉持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传统,展现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创新理念和精品追求,立志打造一部具有全新艺术风格的剪纸动画佳作。

在创作《南郭先生》(原名《滥竽充数》)的画面分镜头台本时,主创团队立足影片历史背景与叙事主题,深入挖掘汉代文化元素。通过实地考察陕西秦始皇兵马俑遗址、四川汉代画像砖遗迹及中原地区博物馆,汲取传统艺术精髓,最终确立以汉代画像砖与石雕拓片为视觉基底的美术风格。该风格融合了北方民族特有的粗犷气质与典雅美学,塑造出古朴庄重的人物造型,并构建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表现力的场景氛围。

在传统上美影剪纸动画以剪刻为主的工艺基础上,创作团队为呈现画像砖拓片特有的厚重古朴感,创新性地将布染印刷厂的印染技术融入动画绘制流程。通过自主研发模具、多次在印钞纸上进行实验,成功在银幕上呈现出理想的美术效果,既保持了剪纸动画的精髓,又实现了艺术风格的突破性融合。

试验人物(采用画像砖拓片效果的彩色剪影)在剪纸艺术创作中,面临关节结构优化与动态造型设计环节的双重挑战。汉代服饰中衣裙垂至脚背的特征对人物动态表现构成挑战,促使动作设计师与绘制团队反复推敲关节活动的最优方案。通过协作研发创新性的裙边关节结构,最终实现人物行走姿态与个性化表演的生动呈现,使剪纸艺术在静态形式中焕发动态美感。

南郭先生(定稿的纸偶人物)的背景场景运用了双层绘制的传统工艺,前层通过剪刻与手绘技法呈现细节,后层则采用五层白报纸裱合形成的特殊纸张进行喷绘,构建出具有质感的天空背景。通过前后景层的叠加融合,使影片在视觉呈现上显著增强了画像砖拓片艺术韵味。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选用秦汉时期标志性打击乐器编钟,其浑厚余韵与竽的音色相互映衬,与画面人物形成有机统一,在银幕上成功呈现了一幅兼具古典意境与现代艺术表现力的汉代画卷,开创了中国动画独特的风格体系。

《南郭先生》凭借其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恢宏的场景设计、简洁的故事结构与细腻的表演呈现,斩获了1981年中国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