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这部经典仍值得一看再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42更新:2025-09-06 14:46:12

2023年5月13日晚,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众多国际影星云集。荣获金棕榈大奖的导演是枝裕和现身红毯,这一幕让小万不禁回想起十年前的同一天,2015年5月14日,是枝裕和执导的《海街日记》在戛纳首映时的情景。当年导演与影片中的四姐妹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广濑铃同样现身红毯,为这部作品的首映造势。

转眼之间,《海街日记》已悄然走过十载光阴。

时光荏苒,十年前《海街日记》在戛纳首映的瞬间仿佛仍在眼前。这部作品如同一坛珍藏的青梅酒,随着岁月流转愈发醇厚,余韵悠长,持续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

《海街日记》基于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改编,描绘了日本镰仓这座充满烟火气的海滨小镇中,香田家三姐妹幸(绫濑遥 饰)、佳乃(长泽雅美 饰)与千佳(夏帆 饰)的成长故事。三姐妹自幼便经历家庭变故,父亲十五年前与情妇私奔,母亲则在她们年幼时将她们托付给外婆抚养。外婆离世后,三姐妹在老宅中相依为命,直到父亲的葬礼邀请函打破这份平静,使她们在仪式上意外重逢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广濑铃 饰)。

铃的生母早已离世,继母对她的态度也并不友善。出于血缘纽带与内心的善意,三姐妹毅然决定将铃接回镰仓共同生活。自此,四姐妹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编织出一幅温暖治愈的家庭画卷。大姐幸作为家庭支柱,自小便肩负起照料妹妹的责任,她以温柔细腻的关怀为家人构筑起坚实的情感堡垒;二姐佳乃性格爽朗,是典型的都市独立女性,既在职场拼搏进取,又为家庭事务贡献智慧与力量;三姐千佳则如同家中的一缕阳光,用活泼开朗的天性为这个集体带来欢笑与活力。

浅野铃作为家中最小的成员,最初因自身独特的地位而显得拘谨不安,但在姐姐们温暖细腻的关怀下,逐步打开心扉,与姐妹们建立起紧密的情感纽带。是枝裕和的导演风格一贯以细腻真实、富有生活气息见长,《海街日记》中他舍弃了传统戏剧冲突,通过大量运用长镜头与固定镜头,以平缓舒展的叙事节奏记录四姐妹日常生活的点滴。

镜头缓缓掠过四姐妹在庭院中采摘青梅的场景,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她们青涩的面庞上。随着青梅的酸味在空气中弥散,酿制青梅酒的过程成为夏日里最柔和的叙事。影片中,生与死的命题如海风般若有若无地萦绕,而女孩子们在炊烟袅袅的日常里,传递着治愈时光的温暖态度,凝结成那个季节最动人的剪影。烟火大会的夜晚,穿着浴衣的铃与同学前往海猫食堂,老板娘幸子递给她一份炸竹荚鱼,望着铃的背影感慨道:"真羡慕你父母,把这样的宝贝留在世间。"当铃推开家门,发现姐妹们早已换上浴袍,四人围坐在庭院中共同燃放烟花。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绽放的烟花交织,让深沉的亲情在光影流转间愈发清晰可触。

影片中还有一段令人心动的登山场景,四姐妹在探索中找到了父亲曾带她们踏足的旧地。铃向幸倾诉着父亲生前对镰仓的深切怀念,这份回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在那个瞬间,姐妹俩卸下心防,数十年压抑的情感与疑问如潮水般涌出,彼此的牵绊在山风中愈发清晰。幸对铃的守护,实则是对童年被父亲遗弃创伤的一种隐秘补偿。导演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勾勒出镰仓的滨海风光,市井巷弄中飘荡着生活气息,四姐妹居住的百年老宅则在光影交错间展现出和服色泽与庭院景致,将日式美学的禅意与温柔娓娓道来。

少年风太骑着自行车载着铃,穿梭于樱花纷飞的隧道之中,少女扬起的脸庞宛如绽放的樱花般明艳,这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是枝裕和导演与戛纳电影节有着深厚的渊源,其执导的《小偷家族》曾荣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为日本电影在国际舞台赢得重要荣誉。

十年前,《海街日记》首次亮相戛纳电影节,而近年来是枝裕和的多部代表作如《怪物》《掮客》《如父如子》《无人知晓》均曾入围该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家庭纽带与温情情怀始终是他作品的核心关注点,这些元素贯穿于其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之中。

从《无人知晓》中展现的社会边缘儿童在逆境中挣扎的生活图景,到《如父如子》里两个家庭因抱错事件最终达成和解;再到《海街日记》中四姐妹在父亲离世后以亲情为纽带的相互扶持,是枝裕和始终聚焦于人性困境中的温暖联结。其新作《小偷家族》延续了对非血缘家庭情感羁绊的探讨,而《掮客》则通过临时家庭成员间的共生关系呈现生存寓言。今年1月,是枝裕和执导的Netflix新剧《宛如阿修罗》上线,主演广濑铃延续了其在《海街日记》中饰演的四妹角色,完成从银幕到荧幕的跨媒介延续。

引人注目的是,导演再次以“四姐妹”为叙事核心,描绘了一个表面祥和却暗藏波澜的家庭图景。这群非血缘关系或非传统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结,近年来逐渐成为其创作的核心主题。在是枝裕和的作品谱系中,《海街日记》展现出独特的温情特质,相较其他作品减少了现实主义的锋芒,转而以治愈系笔触勾勒生活褶皱。十年后的回望视角下,影片更显现出超前的预言性——当少子化与老龄化成为日本社会的普遍现象,四姐妹共处的共生模式恰似当代社会的微型乌托邦。导演早已突破传统家庭叙事的框架,佛龛前供奉的不仅是亡父的遗照,更有姐妹们历经岁月沉淀共酿的梅子酒,见证着超越血缘的情感羁绊。

是枝裕和凭借这部经典作品诠释了家庭故事的另一种可能——无需承载沉重的代际创伤。那些被镰仓海风揉碎的平凡瞬间,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与时光的沉淀,悄然升华成璀璨的明珠,铭刻着十多年来经久不息的海街温情记忆。注:本文部分影像资料源自豆瓣及互联网平台,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