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见》这剧有毒,建议下架!整改3年,不过是掩耳盗铃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5更新:2025-09-06 09:28:15

《人生若如初见》这部剧实则暗藏弊端,理应被下架。尽管其叙事结构颇具匠心,制作水准亦显精致,但恰恰因技术层面的精巧呈现,更使内在议题的偏颇与隐晦的误导性显得令人不安。正如一幅精心绘制的毒画,表面光鲜却暗藏杀机,其危害性是否比直接撒下的老鼠药更为深远?

因此,这部剧确实应当被下架。2022年其上线仅6集便因所谓技术问题紧急下架,实则暴露了深层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历史观的偏差。该剧的主题立意与人物塑造存在明显缺陷,导致价值观传递失准。尽管2025年5月在爱奇艺低调重启,我本以为已整改完毕,故在首播当日追看两集后,又持续观看了六集,累计八集。然而随着剧情推进,愈发感受到内容上的不适与争议,最终选择果断弃剧。

通过观看几集便能察觉,该剧曾因内容问题被下架,此次复播实属不当!其核心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仅通过更名便试图蒙混过关,这种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据透露,剧中三大主角名字符号性调整——男一号"良乡"更名为"梁乡",女一号"秋红"改为"谢菽红","俞天白"则成"吴天白"。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人物身份与历史原型依旧存在严重争议:即便改名,"梁乡"仍暗示其满清贵族后裔的身份,而历史原型则是铁杆保皇党、宗社党首领良弼。这样的改动既未能触及内容本质,亦难逃舆论审视,实为对观众的不负责。

谢菽红的形象显然借鉴了秋瑾,但将那位挥笔写下“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壮志豪情的鉴湖女侠,改写成一个为爱私奔的无知少女,这种改编确实令人咋舌。

吴天白,本名俞天白,其经历与专业背景表明,该角色的原型应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喻培伦。这一推论不仅基于他擅长化学及研究炸弹等特质,也与“俞天白”这一原名密切相关。

然而该剧将一位25岁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形象严重扭曲,将其塑造为放荡不羁、引诱天真少女、缺乏责任感的负面人物。朱亚文对这一角色的演绎也引发争议,尤其在船上抠脚并嗅闻的场景设计,被观众普遍认为存在明显不当之处,令人难以接受。

该电视剧将原本应作为正面男主角的吴天白塑造为令人反感的男三号角色,反而将满清皇族后裔梁乡作为男主角,过度美化并赋予其近乎完美的形象,进行正面渲染。同时,剧中对革命者吴天白的刻画存在明显偏差,使其充满缺点且遭人厌恶,甚至被贴上"渣男"标签,这种对烈士的亵渎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不适的是,梁乡、杨凯之、李人骏三位角色在留日时期出现的"老鼠头"造型——将辫子盘于头顶的镜头,其滑稽与丑陋的视觉呈现令人作呕。

满清时期的发辫形态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清初的辫子形似鼠尾,被称为“金钱鼠尾”,其造型较为僵硬且不便于日常活动,因此引发了广泛的抵制情绪。在清朝建立初期,许多汉族士人因不愿接受这种被视为野蛮的发型,选择以头颅相抵,从而形成了“留发不留头”的历史现象。然而,至清朝晚期,辫子的造型逐渐演变,变得更为舒展和实用,呈现出类似牛尾的形态。有趣的是,影视作品中梁乡等人留日期间所见的辫子样式,仍保留着清朝早期的特征,这种反差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变迁。

剧中人物保留着清朝早期的辫子造型,这种视觉效果在革命题材的叙事中显得尤为突兀。作为象征封建统治的文化符号,辫子的刻意保留恰恰凸显了历史变革的冲突性。然而大量重复出现的盘发造型不仅与革命者形象不符,更让观众在审美上产生不适感,这种过度强调传统样式的创作方式,或许需要重新考量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平衡。

晚清时期所经历的屈辱岁月,是中华民族不可忘记的历史教训。然而,当以影视剧形式呈现这一时代时,创作者应当以进步革命者为正面形象,而非将满清皇族遗少作为核心人物。近期重播的《人生若如初见》擅自更改主角姓名,试图抹除其与历史原型的关联,这种做法显然与该剧自称的“史诗大剧”定位相悖。作为一部历史题材作品,若缺乏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尊重,不仅违背创作初心,更可能误导年轻观众。当影视作品以“历史年代剧”之名吸引青少年群体时,若任由虚构角色取代真实历史人物,将使缺乏历史认知的观众误将艺术加工视为史实,从而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形成错误理解。

近期有年轻观众在小某书平台上热衷于追捧谢菽红与梁乡这对角色的CP,却未加辨别地将历史人物关系进行戏剧化改编。令人质疑的是,剧中塑造的革命者与刽子手相恋的设定,与原历史人物身份形成强烈冲突——前者是为民族解放献身的烈士秋瑾,后者则是顽固维护封建统治的良弼。这种将对立立场的两个历史人物强行绑定为情侣的创作思路,引发诸多争议。据传2022年版本中曾出现梁乡与谢菽红在船头激情拥吻的画面,而当前版本已调整为两人仅能遥遥相望,这一改动或许在试图缓解历史观争议。

纵使细节经过打磨,该作品在核心叙事上仍存在显著偏差。建议尽快从平台下架,以避免对观众产生误导。对于寻求优质历史题材剧集的年轻观众,推荐《觉醒年代》与《问苍茫》——这两部作品以严谨的历史考据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获得广泛认可。同为导演王伟的作品,为何选择拍摄《人生若如初见》这类明显偏离历史真相的剧目?这种创作取向值得深思。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